扁平化设计 Flat Design 虽已是老生常谈,然想写这篇文章,使因于笔者常为了如何设计出适当的扁平化风格链结而苦恼。
纠结点不知各位 UI/UX 设计师是否也曾遇过?
传统以来,介面链结都被设计成具材质触感、立体化且具光泽的形状,除了能有效暗示这是个「能被点击」的物件外,还可突显其「作用範围」避免误触。
然扁平化设计去材质、去立体化的特性虽为介面设计开创更多可能性,但过度的简化与使用习惯的改变,致使我们无法依赖过去的惯例来判断元件是否可被点击;而移动装置的触碰式萤幕,也无法出现手型来暗示可点物件…这些都间接导致使用者点击的不确定性,学习成本提高,以及误触的问题。
在阅读 Nielsen / Norman 的相关研究后虽然有点豁然开朗,但此为 2015 年的全英文文章,故笔者除了原文翻译外又综合近年趋势与工作心得,重点整理出实用的设计小笔记,希望能让有相同困扰的你/妳釐清盲点,使用扁平化设计不再只是跟随趋势而已,还能理解其背后的影响与演进。当然也欢迎大家能多多交流工作上的使用经验!
在解析过度扁平化设计造成的 UX 问题前,我们需要先理解介面设计历年的风格演进~
3 分钟理解介面设计风格的演化扁平化常被认为是 3D 风格、拟真隐喻风格和情境写实风格的反向。
1.3D 风格图形用户介面初期,常採用 伪 3D 效果来帮助用户解读视觉层次结构,并藉此了解元素间的互动关係。我们所熟知的 3D 效果按钮,看起来像是可被按下;而搜寻栏位则被设计成凹陷或空洞状以引发用户填入文字的慾望。
2. 拟真隐喻风格
此风格是透过模仿现实世界的物件外观及特性,来帮助用户了解如何使用介面。这种介面往往具有非必要的装饰且善用「隐喻」,以协助使用者应用该物件的先前知识来操作。
写实主义是设计风格的一种,本着于美学因素而模仿实际物件的物理特性或纹理,并不特别强调任何形式的隐喻来帮助用户理解如何使用介面。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拟真隐喻风格与情境式写实风格好难分辨,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
拟真隐喻风格善用物件的物理特性与隐喻,透过习惯的知识认知来帮助用户理解介面。而情境式写实风格则基于纯粹的美学目的,使用模仿物理世界的视觉元素和纹理来让使用者沉浸于介面情境。因此也可说这两种风格一个是为了让用户易于理解而设计,一个则是为了设计而设计。
4. 扁平化风格2011 年,微软 Metro 设计风格和 Windows 8 的发布为扁平化设计开启先端。微软称此种新风格为“真正的数位化”。
与前述的设计风格不同,扁平化风格为了能让用户更关注内容的本质,因此大量移除可能使其分心的装饰性设计转而追求视觉上的简约,用简单的形状以及色彩来替代以往的纹理和光影效果。它被认为是探索数位的可能性,而不尝试重现物理世界的外观及隐喻的新的设计方式。
谈到这儿,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透过苹果官网来理解以上几种风格的差异。
2007 年的苹果官方首页 ,可以明显看出导航栏的样式被设计为带有光泽质感的 3D 标籤,给予用户的可点击暗示非常明显。
2012 年的苹果官方首页 。标籤隐喻已经消失了,但导航栏仍然显得光滑圆润。搜索栏位内嵌阴影,暗示可在其上填入文字。
2015 年的苹果官方首页 。可以看出整个导航栏,包括标誌已删除可辨识的阴影或光泽纹理,呈现扁平化风格。然使用者依然可以倚赖惯例来操作。
由上述我们可以发现在 2013 年之前,苹果官网的主流一直是 3D 风格和拟真隐喻风格。而当近年苹果主页改採扁平化风格后,则又更加速了扁平化设计的普及。
接下来将融合 NN/g 的研究与自身工作心得,归纳出在扁平化风格下链结元件的设计建议。共有 6 个主项目与其个别细项。
1. 静态文字和链结文字应使用不同的视觉设计文字常成为链结元件之一,因此文字形态的链结应注意:
1.1 色彩 静态文字的颜色不应与超链接颜色一样,不可点击项目请避免使用蓝色。由于近年设计的多样化,你也可以使用其他颜色,但必须确保两者有清楚的区隔;若没有特别的理由需要使用其他颜色,蓝色仍然是链结色的最佳选择。
1.2 底线 不可点击项目请勿使用底线。文字链结是否需要底线可藉由所在位置决定,例如使用者已习惯将导航栏和侧边列表位置视为链接区域,其上的文字就不需要底线。
2.1 按钮 至少将按钮设计得接近物理按钮,可保留矩形以看起来类似传统按钮。在扁平化设计中若不使用较重的效果,按钮也可透过使用阴影和渐变使之看起来能被点击。
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 是 flat 2.0 的经典範例之一。设计师巧妙使用微妙的阴影和图层以突显元件深度,这种设计方式也被称为“semi flat”,或“flat 2.0”。透过图层概念暗示元件的前后顺序,并借用物理学的隐喻和原理,来帮助使用者理解介面,并解释内容中的视觉层次结构。
设计师设计按钮时还须注意勿使不可点击的项目看起来像按钮,引起用户不必要的点击慾望。
2.2 图片 点击时图片应有变化或反馈 。图片範围内的相关元素应都能被点击。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增加点击範围,并提高被点击的可能性。除非图片中的选项被明确呈现,应避免一个图片却有多个操作行为。
2.3 符号和图标使用图标链接时,图标应能被立即识别。除非单一图标够直觉 ,图标最好能与文字链结组合,以指示其可点击性。当没有其他可点击线索存在时,箭头图标可能有助于暗示点击性,但必须谨慎使用,因为它们有时会破坏介面的简单一致。
即时、明显的反馈对于使用者经验始终是重要的,在扁平化设计下的使用者更依赖它来确认该元素是否可被点击。大部分即时反馈应在 0.1 秒内回应,若有任何延迟使用者将开始怀疑刚才是否误点,并可能放弃搜寻其他的潜在链结线索。常见的反馈包括:
3.1 视觉变化 透过显眼的视觉变化凸显反馈。
3.2 进度指标 点击后给予使用者明显的进度回馈,能帮助其理解系统的各种状态 。
3.3 状态更新 例如用户网购的购物车数量变化,或确认操作完成后的立即反馈。
3.4 微互动 微互动在 2016 年于网路间引起广泛的关注,而它亦将会是 2017 年的趋势。微互动通常以细微的动画形式出现,在用户体验设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行动装置上,我们每次使用应用程式都会接触到数以千计的微互动。微互动透过传达状态和变化、引导注意力到某些区域,以及为动作提供反馈来协助创造难忘的体验。
有时使用者也透过元素所在位置,与周围上下文来确认可点击性。在缺少可点击暗示的环境中,他们会寻找其他线索来协助识别可能的交互元素,这些线索包括:
4.1 元件放置的位置,例如页面顶部或导航栏
4.2 元件中使用的语言,例如「立即购买」或「查询」
4.3 周围元素 元素本身可能不建议点击,但通常会被放在 Link to 类似样式的单词前,或是其他例子如: 联络我们 Contact us 或所在地 Location。
大幅形象图片搭配简约文字的排版,在近年各大官网首页设计频频出现,这种趋势下更须确保图片、文字和元素间需能清晰易读,且能被辨识。
笔记到此,若一时之间还无法记住, NN/g Group 也贴心提供了清单帮助设计师快速检视自己的设计有没有问题:
与任何设计趋势一样,平衡和适度才是最佳解。
扁平化设计能够成为强大的设计美学,但运用不好也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设计师们得记住,点击的不确定性不仅仅只是用户正面临的问题,也意味着他们很有可能放弃原本来这儿的目的而转往他处。
请勿因为追求趋势,或认为年轻用户可以更快适应设计不良的介面,而忽略这些易用性设计的细节。除了大方向的视觉一致性外,「微互动」也将会愈来愈流行。虽然它们是应用程式的小功能,甚至有时候还不被列为功能,但善用微互动,它们往往能为扁平化设计提供优秀的用户体验。
正如 Jakob Nielsen 所说,“生命太短,我们没有时间浪费在尝试错误上。 “Life is too short to click on things you don’t understand.”
申博太阳城_金钱游戏下载|精选生活新闻|提供贴心信息|网站地图 申博官网备用网址_恒峰娱乐下载平台 申博官网备用网址_吉祥体育app下载